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艺栈申请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该展厅 | 向外界推荐展厅 | 帮助中心
  书法艺术名家 石锋 黄金 艺栈
  shifeng.sh1122.com   国际服务席号: 6925
最新博文:
韦克义:《为广西破“零”喝彩——记获全国      刘德宏:《谈论石锋》      从书法发展基础看当代书法家的转型——兼谈      “八桂书风”的创作观念与技术取向      名家 石锋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开通了!      名家 石锋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国际艺术工作室)欢迎您!     
我的动态    
“八桂书风”的创作观念与技术取向
发布时间:2008-12-14

 

 

 

 

 

 

八桂书风”的创作观念与技术取向

石 锋


        [内容提要]  倡导“八桂书风”是广西文化艺术繁荣与自信的表现,打造“八桂书风”是构建广西文化艺术品牌、提升广西文化品位的需要。地域书风的形成有其内在规律,顺应新时期书法艺术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八桂书风”应该确立专业化的发展思路,通过对传统经典的深刻理解,对书法创作技术的精确、完整把握,对形式构成的不断创新,形成既具有技术规范完备的共性,整体风格面貌能够与区外作者拉开距离,又能充分展示不同书家独特个性的多元化风格。
 
      [关键词]  八桂书风  专业化  技术  多元化  创新



  三十年改革开放,给中国文化艺术带来了空前的繁荣。融汇在全国发展大潮中的广西文化艺术,随着经济的勃兴,创造了令外界瞩目的业绩,彰显出雄厚实力,展现其独特的地域性风采,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八桂书风”的提出,正是这种实力与自信的表现。
 

一、为什么要倡导“八桂书风”

      一个地区的文化艺术发展水平如果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绝不敢提出构建本地区某类艺术品牌的设想。我们有没有这个自信?毋庸讳言,不少广西书法作者还不敢在国内同行面前昂首挺胸,显然信心不足。而少数略有创作成果的作者,凭着自己扎实的功底和在外界的一些良好人脉关系,对区内其他作者往往会产生不屑心理——广西书法太落后了,每次国家级大展,就那么三、五个人入选,谈什么“八桂书风”,不要丢人现眼了!这也是不自信的表现。书法作者们还有一种普遍心理:当今书坛,信息的公开程度、传播速度、覆盖广度,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比拟的。加上专业化的教学与分工,使书法艺术创作再没有秘密可言,学什么,怎么学,已不同于过去小范围的师徒相授。如今再谈什么地域书风,显然已不合时宜。倡导地域书风,把个人的创新框定在某些小范围内,也不利于百花齐放、多元发展。这种心理至少反映了三个问题:一、广西书法有没有创造品牌的基础;二、广西有没有必要倡导地域书风;三、倡导地域书风符不符合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
    广西书法人口少,书法市场发育不全,基础不够雄厚,这是回避不了的现实。由于书法人口少,在国家级书法大展中投稿数量自然远远比不上发达地区,入选数量少也就成了必然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广西书法创作的总体水平低。我们必须看到,广西仍有大批高水平的作者活跃在书法创作一线,尽管他们不一定是国家级大展的常客,但就个人的文化素养、专业素养看,完全可以与外省一流书家比肩。回顾新时期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历程,“广西现象”仍是绕不过的话题。历数近30年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大事,“广西现象”无疑也是最引人关注、最有研究价值的案例之一。虽然外界对“广西现象”褒少贬多,但我们却不可妄自菲薄。
    从地方文化艺术发展的需要看,倡导“八桂书风”,是出人才、出成果、创品牌,提高广西文化品位的有效方法。一个地区文化艺术的发展水平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地区的作者思想是否活跃、交流是否顺畅,有没有高水平的领军人物,能否形成核心群体。没有大量高水平人才聚集、产生的渠道,是不可能形成有影响的文化品牌的。从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看,高水平人才的产生,往往都是以群体方式出现。因为只有高水平的思想与技术交流,才可能造就高水平的文化人才,进而产生文化品牌。倡导“八桂书风”,是推动书法艺术创作思想与技术交流的良好平台。只有活跃的高层次艺术交流,形成民主平等的学术风气,才能为书法队伍的成长、书法家的成才、书法品牌的产生创造必要条件。书法家的交流,在当今这样的信息时代里,当然可以轻易地在更大的范围里进行,但在同一个区域里,书法家共同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会产生更多的亲近感,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与共同利益,交流会更顺畅、更全面、更深刻。很多书家都承认,一个人能否成功,自己的基础和努力固然不可缺少,但自己能起的作用很有限,很多机会还得靠老师、朋友提携。偏远地区,个人操作的难度更大。倡导地域性的合作,把一帮人捆在一起,成与不成,总比一个人单枪匹马去拼要强。
  从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看——改革大潮开启了中国社会的多元化新局,也开启了书法艺术的多元化新局:多种审美趣味并存,多元的价值取向,构成了多元化的创作倾向,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格局。然而,社会的多元发展和多元的价值取向,也带来了文化转型的浮躁心态。众多书法家急功近利,崇尚新奇,展览会上一种书风脱颖而出,马上通过发达的媒体传播全国,风靡一时。尔后,又被更新的风格面貌所取代,碑版风、明清风、尺牍风、民间书法风、二王书风、学院派、构成派……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这种兴衰更替,折射出当今书法艺术创作观念不成熟、缺乏理性操作、难以持久的弊端。由此带来了每举办一次全国性的书法大展,就出现一次大跟风,使大展陷入了千人一面的尴尬境地。
  趋同现象已成为书坛的一大症结。它不仅表现在书法家个体之间在书体、书风、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亦步亦趋,也表现在不同地域、群体间的书风雷同。由于崇尚新奇的浮躁心态影响,地域、群体书风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淡化,而盲目跟风导致的“流行”现象,只能表明作为创造主体的书法家在审美追求上的不自信及功利化。这正是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并努力克服的弊端。倡导个性化、多样化,是克服这一弊端的惟一途径。
  个性化是多样化的前提,多样化是个性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书法创作和活动的多样化是书法事业繁荣的必然要求。正如斯蒂芬?玛格林所言:“文化多样化可能是人类这一物种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多样化是书法艺术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客观上,书法家个体由于师承、气质、学养、喜好等差异造成个性的不同。引申开来,一个地区由于地理、风尚、历史积淀等的差异同样呈现不同的个性。这一个一个不同的个性,汇聚起来就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生机、富有变化的整体。实践证明,凡地域书风倡导有力,创新实践就活跃,书法创作的个性化特色就突出,原创的东西就多。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辽宁倡导小行草书风;河南以篆隶为主、行草强调明清调,追求雄强博大的中原书风;稍后四川融碑帖为一体,追求稚拙典雅的巴蜀书风,以及“广西现象”的出现,无不在中国书坛留下辉煌的印记。
  地域、群体书风日渐淡化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反省。与之相反,由民间组织的社团活动却日渐兴盛。较早成立的沧浪书社经久不衰,后起的古越风、江南风、通州书法群落、五月书会、徐州集团军、雁阵书法部落、永和书社等等来自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皆是近几年来国内创作活跃、成绩突出、富有活力的民间社团。这些民间社团自主策划、承办展览、自行编辑作品集、组织研讨,已成为书坛的一种风尚,它反映出民间力量的生机勃勃,同时也展示了有识之士对地域、群体书风打造的立场、态度、信心与志向,以及地域书风的多种表现形态,更说明倡导地域书风已成为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自觉。由此也提醒我们,在打造“八桂书风”的过程中,要注意团结民间书法力量,发挥他们在推进横向联系、学术规范和书法发展的多元需求,倡导自由探讨、平等民主的学风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艺术的深度发展必须有赖于艺术品及其风格的特殊性、差异性、独创性,即个性化。只有最大限度地充分地展示出艺术家个体或一个地区的艺术特色、风貌、人文积淀、综合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当代中国书法艺术才能真正称得上走向自觉。我们要坚定这样的信念:倡导“八桂书风”,是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广西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完全有能力向世人展示有独特魅力的广西书法艺术品牌。

  二、倡导纯艺术、专业化的书法创作观念

 

  “笔墨当随时代”,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各种艺术思潮、流派、风格,各领风骚,形成一道绮丽的风景线。我们所要倡导的“八桂书风”,应该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必须强调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笔墨语言的丰富性。这就需要我们站在“文化自觉”与“和而不同”的立场上,提倡多元激荡,兼容开放的创作观念。
      所谓“文化自觉”,“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文化自觉就是全球范围内提倡和而不同的文化观点的具体表现”。(费孝通语)这里特别需要强调三点:第一,我们必须明确书法创新发展的文化基础——“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即站在艺术哲学的立场上对于中国书法的文化品格、民族根性、审美意境与人文精神的巨大荷载力,以及书法自身局限性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第二,明确书法创新发展及现代性探寻的基本理路——“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要有充分的认识”,即既要对书法传承发展的本质做出明确的辨析与定位,又要预设其未来文化发展的态势及空间,从而找出其内在的规律性、互通性和一致性,在其灵魂深处牢固确立“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艺术发展观。第三,明确书法未来存在发展的状态——“和而不同”。“和”是指精神内蕴的一致性、和谐性以及审美价值的永恒性;“不同”是指艺术表征的多样性,风格流派的多元性以及个性风貌的独立性。即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而不相互冲突。和而不同,共栖一苑,交相辉映,共同发展。
  毫无疑问,书法创作已经由书斋式的实用性书写走向了纯艺术创作的层面。这种转换使书法具有了和其他现代造型艺术相等的地位,使书法艺术创作呈现出对日常书写活动的超越,专业化的追求成了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打造“八桂书风”,需要我们以更为纯粹的艺术形式,去探索、拓展新的艺术道路。我们要明确地认识到书法创作是属于艺术创作,当代书法家主要应该具备艺术家的素质与修养,而不应该过分强调文人、学者的素质与学问;书法创作必须从传统单一的书斋,案头完成的模式,逐步改变为艺术创作工作室的景象。为此,书法创作必须与书家的现代生活体验和情感一致,强调书法的创作性,强调作品的第一性,拓展书法艺术表现力、感染力、震撼力。同时,我们还要构建专业化的书法创作理论,强化书法批评,梳理广西书法创作的发展历程;发展专业性、专家化的书法教育,今后的书法创作队伍的生力军,应该是高等院校和专业培训班训练出来的人才。
  把书法作为业余爱好,可以只凭感性和激情而进行。但若作为一门学科和专业来从事,理性的组织方式和运作方式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改变了书法家和书法的生存方式。不但学校里的书法专业的教学工作是系统化、逻辑性、理性化的,就是社会上的书法创作交流活动也要逐渐走向理性化、专业化、规范化。
  专业化的取向,首先要强调技术的专业与完备。
  当代书坛最大的不足,不在于缺乏思想,不在于缺乏风格,而在于缺乏技巧,即便名家也不例外。很多书法家熟练地挥写应酬,重复自己的所谓“个人风格”——挥洒自如并不等于手法高超,重复,就意味着简单。我们看古代大师的作品,何曾有这许多的重复?仅以线条而论,如果我们不能克服线质薄弱、使转不灵、线形不够丰富的弊病,大量线条经不起把玩推敲,又拿什么去跟大师论短长呢!技术上的缺陷,已成为当代书家前进中的最大障碍。
    风格需要提炼,书写技巧更需要提炼。无论来源于什么,都要把低级的转化为高级的,把他人的转化为自己的。提炼需要有宽广深厚的基础。单凭一招半式打天下的时代过去了,未来的书法创作需要复杂多变、难度更高的技巧去支撑。这就要求我们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去挖掘,把视野扩大到由古及今一切的书法成果,不管是碑还是帖,是民间的还是官方的,凡是涉及五体书的各种风格,都应该先有所涉猎,然后再有所选择。只有掌握了丰富、生动、高质量的技巧,才可能实现自我的完善创造。
  专业化的操作,必须对形式构成、包装乃至材料运用等等,都要进行专业化的研究。决定书法技术品位的除笔法、结体之外还有许多内容:如,整幅作品的大效果、大局面的控制,对纸笔等材料、工具的理解与驾驭,对格式的把握,以及空白的处理等等。由于传统书法与实用书写密不可分,大部分书作对书写技术和书写内容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作品整体形式的关注。也就是说,古代书法作品多以书写行为决定作品形式,往往不是从作品整体形式出发去运用书写方式,而当代书法创作却要求书法家以艺术作品的观念去看书法作品,去创作书法作品,对书写方式和书写内容的关注并非首要。
  专业化的运作,还要注意展览交流的组织与学术理论的专业构建。很显然,当前书法媒介中各级书法大展最具效应,也最具现代意识,但多年不变的评审机制与设奖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多元化的书法创作,极有个性又见深度的作品往往不见得被隆重推出。我们固然不能去左右、改变国家级展览的组织运作方式,但我们可以在自己主办的展览和学术活动中进行专业化的改造,如展览设奖对书法创作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应设一些集体奖,对地域的、市县的书法开展活动有一定的鼓励和促进;对个人奖应具有时代意义,诸如风格奖、技法奖、形式奖、探索奖、全能奖等等,奖项的设立要争取各级政府、领导的积极支持,使书法艺术在广西更加蓬勃发展,健康而有序。

 

 

三、把握书法艺术的基本语言

 

  在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之间,总有一种介质在起作用,这就是艺术语言。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当艺术家较为成功地掌握了自己的艺术语言时,其表达愿望才能更贴近自己的感情,才能打动人。现代西方美学家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竭力主张艺术与语言的同一性,认为“艺术必须是一种语言”。科林伍德的观点,在艺术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与音乐的曲调,建筑的材质,绘画的色彩,文学的语言一样,书法艺术也有自己的独特语言,那就是线条。线条作为书法的最基本要素,是表达的选择,是第一境。第二境便是选料,是精合,是历练,感情悄悄来到,造境已在其中。不过这里有高下之判,仁智之别,各有各的不同。这正是风格的形成和体现。如诗中李白的清水芙蓉,浑然天成;杜甫的沉郁顿挫,情随意转。如书法中林散之的散淡天真,意在象外;沙孟海的沉雄老辣,生机莊然。所以就书法而言,第一境必须在基本点画和线条上找元素,别无选择;第二境是按自己的心性来发展,把独特的个性表现出来,形成风格。第一境是有迹可寻、可把握的技术,第二境则是无迹可寻、难以把握的情感与思想。我们倡导“八桂书风”,应该从有迹处寻路径,从能把握处去创新。
  需要指出的是,当代书法创作,虽然书法家总在不断努力,成果异彩纷呈,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艺术语言的不成熟、不准确、不精粹、不典型,还不能完全反映这个时代的审美内涵,达不到时代审美高度,与时代审美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因而,打造“八桂书风”,我们必须解决好这一关键性问题,看清并把握书法线条这一基本语言里的本质要素,非此不足以引导艺术的创新。
  那么,书法艺术的基本语言里,包含着哪些必不可少的元素呢?最本质的要素有六个方面,即线向、线长、线位、线形、线质、线序。每个要素在书法造型、艺术构成中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线向有横、竖、斜三种,它解决的是笔势问题。如线向往哪里去,这种势是直是曲,是仰是平是俯,线向的变化构成了笔势关系。线向的内在关系,蕴含着中国书法艺术中深刻丰富的哲学和文化内涵,它反映了阴阳、动静、俯仰、向背种种矛盾关系,透露出中国人思维方式中最本质的辩证观念;线长决定书法的造型。字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线的长短上。书法的造型,特别是在处理上下左右之间的呼应顾盼关系、组织跌宕变化上,必须靠线的长短去实现;线位是专门解决内部关系的,它丰富了书法的构成关系。比如一个字里有三个横画,这三横的摆放位置,就影响了疏密关系,进而影响到造型的动静、松紧、聚散。在交接穿插与断连搭接这些细节处理上,最能反映书法家对线位的敏感与把握,最能体现书法家的性情与风格,也最能揭示书法艺术中哲学与文化的意蕴。
  如果说线向、线长、线位属于结字(造型)范畴,那么线形、线质就属于书写范畴。书法的空间主要是黑白的关系。线形、线质只解决黑的部分。线形有粗细、方圆,规则与不规则之别,反映在用笔上,就体现了提按使转的关系,藏钟露锋、顺锋逆锋的关系。线形的两端,也就是用笔的起止点上,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笔法内容,在书法创作中,只有把这些内容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受众方能感受到书作的内涵与书法家的造诣。线质就是线的肌理、质感、效果。如线的干湿浓淡、虚实松紧、软硬力度等等。线质的把握不但与工具、材料关系密切,还与书法家的情感、心理、执笔方式、书写姿态、创作环境有关,但最重要的还是书家对笔性的把握。线质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是书法六要素中惟一不能复制、需要书家个人千锤百炼下苦功加以修炼的技术。
  线序就是线条的整体构成秩序。它是当代书法艺术创作有别于古人实用书写方式的技术要素。传统经典中不是没有成熟的线序构成,而是古人多以书写行为决定作品形式,往往不是从作品整体形式出发去运用书写方式,没有理性、主动的线序组构。这给我们借古开今,创新书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线序是解决黑白之间关系的最重要元素,点的组合、纵横线的排列、弧线的穿插……书法创作中语言的主调与和弦的搭配构成方式,最能揭示书法家丰富的情感与思想,可以说,线序关乎书法艺术创作的整体构成特色、节奏韵律特点,是书法家个人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的最重要体现。
  很多书家都认为,古人在书法艺术国的成果太丰硕了,达到的技术水准太高了,留给我们的创新空间太小了。这是因为对传统经典没有理性深刻的分析,认识不到书法艺术本质的内在规律,所以会产生这样悲观的哀叹。理解、认清并把握书法艺术基本语言中的六个要素,我们就能看清传统经典作品的优劣长短,就能在临习中准确把握其精髓,把传统经典作品中高超的技术完整地承传下来,在创作中充分应用,以最本质、最生动的语言,去分析、解构、吸纳经典,准确生动地反映到自己的作品中去,那么出新的天地就会无穷的大,创新的路子就可以无限地延伸下去。
  当然,书法不仅仅是一门技艺。书法美学所关注的除了线条、浓淡、结构、章法等技巧层面的美学规律外,还有精神气质、心灵智慧、情感寄寓等超越于技艺层面的东西。因为书法不纯粹是一种亚里士多德所谓的仅按照客观规律就可完成的一种操作,如果书法仅仅停留在对技巧的娴熟掌握层面,只能称得上是一个很好的匠人,而不能称之为书法家。但是,感情这东西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变,惟有道(技术)不变。既然感情是不能统一、把握的,我们是否可以不把它列入“八桂书风”的操作范畴,任它自由去发挥,以形成书家个人风格?
 

四、“八桂书风”基本内涵的构想


  就书法生成过程来讲,本身又有着丰富的“技”的规定性。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书法的技术性是第一位的,无法替代。它不仅是书家勃勃创作生机变成富有生命意义图像的必然津梁和纽带,更是书法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文化力量。一部书法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部技法总结、提炼、发展史。技法的高度决定了风格的高度,失却了技法而所谓的书法创新与探索只能使书法审美层次趋于矮化。就书法传承发展而言,必须遵循自经典入手,走以技入道的传承理路。因为经典书家、经典作品不仅有着丰富的技的规定性,更重要的是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思想精华,体现着中国人以流朔源、入古出新的纵向思维特征和书法传衍发展的内在轨迹。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着,其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它更多的是作为艺术作品的形式而存在。传统的经典的表现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于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传统的书法艺术必须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寻找更多的表现手段。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打造“八桂书风”便不应停留在简单地划定一些范围,让书家们去追求一些面貌大致相类的所谓地域性风格。这显然有违时代的开放性与多元化特性,也是不切实际、不能长久创新的途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打造“八桂书风”,就要在创新作用下实现书法传统活力的地域性、时代性延伸。而要确保这种延伸在科学、健康、有序的轨道上稳步推进并发挥效力,则必须站稳三个基点:一是传统的根基。根植于传统,首先要占有丰富、全面、完整的史料。不仅要对传统经典作品有全面、完整的认识,还要以新的眼光,新的观念,新的立场去对包括国内外的杰作、民间书法予以重新审视,并从中找出为时代所崇尚的艺术精神和艺术语言。惟有直面书法本体与时代意识,在传统与现代的维度中,以创作主体精神的掘发为轴心,恒持一个“文化自觉”与“和而不同”的基本立场,努力培植创新意识、整合意识,以实现自主创新与超越。
  二是要强化一种开放的意识。应该站在现代这个多元的时代立场上,走出门户相争、互为排斥、独守一隅、自我封闭的自守状态,批判性地吸纳、借鉴传统文化乃至西方艺术理念下不同风格、流派、艺术门类与体系中活的、富有生命力与启迪力的核心价值,并加以陶冶、提纯,使其成为书法,以至广西民族文化价值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而在一种“和而不同”的矛盾统一中形成新的书法文化共同体。
  三是正确的创新态度。对于旧的事物保持一个合理的扬弃的态度,以构成进步求新的动力。
  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八桂书风”应追求传统文化内涵更为丰富,精神上更加纯真,气象上更加宏阔,情感上更加浓烈,表现手法更加完备与自由,风格面貌更趋多样的艺术品质。其表现形式应有三个共同特征:第一,在传统的取法上尤其注重对经典的学习与借鉴,同时注意从民间书法中吸取新鲜的养分,不排除对当代优秀创作成果的借鉴与吸收。强调技术的高起点,并有清晰、精确、规范、完整的表述;第二,在风格的表现上强调艺术形式的构成,注重对经典作品和民间书法的线序构成进行分解重组,把古人无意识的创作思维方式提升到主动地进行思维创作,入古出新,形成个人原创,不入他人窠臼,不但与古人拉开距离,更与今人拉开距离;第三,在书写时突出个性的张扬和思想感情的抒发,注重表现,强调作品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
  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其成长、成熟的自然规律。对于“八桂书风”来说,要真正茁壮成长起来,达到成熟,需具备各种各样的条件,其中一条,必然是长期的积累和艰苦的探索。当书法创作由混沌走向规范,由自在走向自觉之际,我们有理由相信,“八桂书风”会随着我国书法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展现其独特风采,真正走向成熟。(2008年第四期《南方文坛》刊发了该文,由于杂志篇幅有限,文章作了部分删减。本网页刊发的内容无删节。)
评论(0) | 阅读(259) | 我的更多文章

 发表评论
您来做第一个为该作品点评的人吧~

| 共0条留言 | 页次: 1/0 | 10条留言/页 | 第一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后页 转到:
  发表点评                                            目前有0人对该作品发表了点评
  请输入评论标题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试试
* 必须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您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书画服务中心无关。
* 我站评论管理人员或者艺术家本人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中心网站点评系统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的二维码           

我的传媒中心 更多

 


我的互联网信息 更多
Baidu
Google

我的30国介绍



我的服务团队       服务流程 演示

直售服务电话: 点击查看
第一经纪人: 点击查看
全国画廊网点: 点击查看
全国经纪人网点: 点击查看


我的保真鉴定库       演示 更多



我的作品点击TOP10

草书宋词斗方 ()
四条屏 ()
册页(局部) ()


我的最新动态

韦克义:《为广西破“零”喝彩——记获全国
刘德宏:《谈论石锋》
从书法发展基础看当代书法家的转型——兼谈
“八桂书风”的创作观念与技术取向
名家 石锋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开通了!
名家 石锋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国际艺术工作室)欢迎您!


访客最新留言

我要留言 全部留言

书法艺术名家石锋官方网站 | 电话:点击查看 | 帮助中心
15966647833 4006406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 B2-20041068号 信息产业部:鲁ICP备 09036950号
打开
关闭